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资讯 > 省内新闻 >

王 超:具象写实雕塑漫谈



2021-09-27来源: 阅读:0

艺术家简介

王超

1982年生于内蒙古,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雕塑专业副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苏省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雕塑学会会员,江苏省雕塑家协会理事,江苏省青年美术家协会雕塑艺委会主任,南京市栖霞区美术家协会秘书长。

作品多次入选参展国家级展览及项目:2017年,作品《东归》入选参展“中国当代佛教艺术展”“首届全国雕塑艺术大展”。2016年,作品《苦旅甜梦》入选江苏省艺术基金项目;作品《思愁知路-西行》代表中国青年雕塑家赴新加坡展览;作品《我敬爱的老班长》入选“庆祝建党95周年美术作品展”;作品《丝绸之路大漠长歌》入选“丝路新语-东西部雕塑家作品联展”。2015年,作品《西行》入选参展“第二届佛教雕塑展”;作品《前线》入选“中国中青年雕塑家作品展”;综合材料作品《思愁知路-西行》被中国美术馆永久收藏。2014年,综合材料作品《思愁知路——西行》获“第十二届全国美展”铜奖;作品《大漠长歌》入围首届“国家艺术基金”项目,并于17年顺利结项。2009年,综合材料作品《思愁知路-建驿思骞》评为“第十一届全国美展”获奖提名作品。2008年,综合材料作品《丑牛》获“中国姿态——首届中国雕塑大展”评委提名奖;2005年,陶艺作品《安逸的荷叶头》参展“2005-2006首届中国新秀陶艺家双年作品展”。

作品多次入选参展省级展览及项目:2017年,作品《大漠长歌》入选参展“寻源塑梦——南大、南师雕塑巡礼”;作品《文天祥》入选参展“江苏古代文化艺术名人雕塑展”;作品《西行》入选参展“江苏省第六届新人美术作品展览”;作品《楼兰》入选参展“青春时光——江苏省青年艺术作品展”;2016年,作品《西行》入选参展“首届江苏美术奖作品展览”。2015年,作品《西行》参展“雕塑江苏作品展”;作品《丝绸之路——大漠长歌》参展“雕塑江苏作品展”。2014年,作品《西行》入选参展“情满桑梓雕塑盐城——2014中国当代青年雕塑家作品展”。2010年,综合材料作品《思愁知路-建驿思骞》获“吉林省首届雕塑作品展”金奖。

作品《张骞》《东归》《丑牛》《安逸的荷叶头》《荣誉》分别被海澜美术馆、中国美术馆、厦门集美博物馆、韩国利川陶瓷艺术馆、远东艺术馆等收藏。

南陈北李雕塑87X45X95(cm)2021年

志在千里-朱德雕塑

30X40X110(cm)2021年

瞿秋白雕塑

50X45X90(cm)2021年

李克农像雕塑

60X45X110(cm)2021年

山欲坠雕塑

70X50X45(cm)2021年

一直以来,具象写实雕塑在整个雕塑领域中的比重是很大的,它有着对人物结构的深层次理解,以内在肌肉骨骼的支撑与连接关系构造出雕塑最基本轮廓内容,以及通过雕塑语言对人物形象的外在表现,深深吸引着人们的眼球,使观者处在雕塑创作中的人和现实人物的迷离之间,这种游离二者之间的遐想,是雕塑美中意念的精神享受。

基础很重要,是因为我们必须明白人体的骨骼肌肉的关系才能正确的做出像样的雕塑,人物头部和躯干以及四肢的骨骼并不是很多,肌肉可能更难一点,因为骨骼的运动是杠杆式的机械运动,以腰部为核心其只产生位置变化,而不会产生长短变形,而肌肉则不同,在不同的运动中,其伸展与收缩都会产生长短和粗细变化,甚至有时还要加入一定的扭曲,这就要求创作者对骨骼和肌肉的运动规律有深刻的理解,甚至在其脑中,会浮现出运动的遐想,这种看似神经质的举动在创作中是很重要的,因为正常人的运动是普遍的,而作品中往往追求的是独特的或者是唯一,在某种意义上讲是强调或是夸张,这样的作品才会有张力或是与众不同,我在创作中研究不同年龄阶段,人物面部的肌肉特征,总结其规律,年轻人肌肉组织发达,皮肤包裹肌肉的特点是圆润,而年老的人运动量减少,这使得肌肉活跃程度降低而使肌肉松弛,表皮组织薄且能够透露出每一股肌肉,当然这些都是一些小窍门,创作还是要根据创作对象来进行取舍,该如何表现是在不断创作中积累和体会中获得的。肌肉和骨骼作为雕塑的支撑框架,起到构筑起整个雕塑内在的整体,在这一步要整体观察,头、颈、胸的位置决定了这个人的精神面貌,而不是鼻子多高,眼睛多长,嘴巴多翘的问题,在整个雕塑创作中,头、颈、胸所占整个雕塑的比重肯定是大于面部那些看似很吸引人的区域,但正是这大的体块方向,决定了雕塑的整体趋势。对细节的刻画一定是要建立在整体动态框架准确的情况下进行的。犹如建筑,我们不可能在框架还没有完成的情况下就搞内部装修,这是反其道而行之,绝不可为。那雕塑该如何进行呢?当然,在保证大的空间位置形体建立起来之后,骨骼和肌肉都是蕴含其中的,始终保持大关系而细节是带出来的,我们不能将雕塑做成像解剖人一样,那样的炫技会适得其反,结构就在那里,你只要告诉观众在那里就好,而不是凸显它的重要性,所有的结构关系要有浑然一体的感觉才能让雕塑成为一个整体。

雕塑语言的探索,具象的雕塑语言虽没有材料雕塑那样丰富,但泥性所能表达语言的其实更加丰富,材料语言是某种材料有某种特性,而在材料雕塑创作中这种特性如果发挥到极致的话会有很好的视觉效果,但泥作为一种可以塑造成任何形式或形状的材料,本身这种能万变的可能性,往往在表现形体方面有很大的优势,雕塑实际就是说话,它不像小说家一样长篇大论叙述一场景或是感人的故事,之所以叫它凝固的音乐,是因为其运用雕塑语言阐述的往往只是一种观点或是一个瞬间,这一瞬间没有结果,但这种未完结的思想上的美感,使得雕塑耐人寻味,创作者通过泥性语言表现人物内在的心理活动,或是一个动作,或是一个表情这种组合拼凑出故事的节点,由观者来延续思考,而不同人会有不同的结局,就像一千人的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绘画和雕塑都是有尺度的,但给人留下的思想空间超越了尺度的局限,这是艺术美中的来源于生活且高于生活的部分,雕塑语言可以是一种雕塑手法、肌理、动态或可能是一种颜色,这些语言都指向雕塑最终要传达一个什么样的思想为目的,而有时这个目的不是多么的复杂,而应是很简单的,而大家都一直争论不休的问题,如哲学的人、物、道或是自然的规律等,在创作具象雕塑中,如何折射出对象内心活动,这其中有两个问题,一个问题是人物的内心活动是无形的,而雕塑是有形的,想用有形的物质表现无形的内在,这往往是大多数人困惑的问题,就像用泥塑来表现风、雨等,这在技术上是不可能实现的,因为这些都有律动性。也正是因为这一点,我们可以从中找出些许端倪,人物的内心是活动,那他肯定有其外在表现,就像风起时旗子会随之摆动,焦虑会使人双手紧握,放松会使人双手自然下垂,而愤怒则会使人的眉毛下降且尽量探长和睫毛一起保护住眼睛,肌肉紧绷随时要自卫的举动,这些点点的踪迹,使得艺术家要像心理咨询师一样了解病人的心理活动,也要像刑侦人员一样从中找出蛛丝马迹运用到雕塑中去,才能让观众识别出要表达的内涵,当然雕塑家可不是简单的将泥巴堆砌出一个人物形象就匆匆了事,心理学、社会学、哲学、视觉引导等都应有一定的涉猎和思考。

当我们沉浸在魔术师从礼帽里掏出兔子的惊讶与好奇中时,我们不曾想到他搞了什么小动作才把它拿出来,这其中就是一个视觉引导的伎俩,雕塑家没有魔术师般的妙手,但他能成功骗过观众的视线来使自己的表演成功这才是我们学习的关键,当我们需要观众观察雕塑要表达的东西时,我们可以适当加入一些对的细节或是雕塑语言,当某一部分没那么重要我们可以做留白或者概括性处理,这样便使得雕塑有了一定韵律,引导观众视觉看一个点再引导看下一个点,这是魔术师成功秘诀,用在雕塑上就变成了疏密结合、主次分明,我不认为将一个人用三维技术扫描并打印出来的就是雕塑,因为那是没有经过主观处理的,所有的东西虽然都对,但艺术所要呈现的应是如莫奈《睡莲》般的,远看极是近看而非的秒美。

星星相惜雕塑120X90X120(cm)2021年

苦旅甜梦雕塑130X78X210(cm)2016年

焦裕禄像雕塑80X90X140(cm)2021年

责任编辑:王洁
------分隔线----------------------------
上一篇:尹祥明:作陶私语
热点内容